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广东品牌网(http://www.gdppw.cn),创造品牌价值,传播企业文化!
热搜: 也要 gaozhong 硕士
当前位置: >广东品牌网 >产业产经 >

mRNA疫苗:已进入动物攻毒保护试验

2020-03-20 22:01 [产业产经] 来源于:未知
导读:3月19日,在广东科学中心广东科技支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主题展上,市民在观看高科技医疗防控物资。 主题展吸引不少市民前来观看。 主题展上展示新冠肺炎AI辅助诊断系统。 主题展上展示的新冠肺炎治疗药物磷酸氯喹片。 近日,广东科学中心在广东省科技厅指导

 

  3月19日,在广东科学中心“广东科技支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主题展上,市民在观看高科技医疗防控物资。

  主题展吸引不少市民前来观看。

  主题展上展示新冠肺炎AI辅助诊断系统。

  主题展上展示的新冠肺炎治疗药物磷酸氯喹片。

  近日,广东科学中心在广东省科技厅指导下,联合有关单位制作展出“广东科技支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主题展,重点展示了广东在疫情防控科技攻关方面取得的阶段性重要成果,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科普广东在防疫抗疫方面的创新成果和科学知识。

  “广东的科研工作者把科研中形成的成果以专家共识的方式披露出来,很好地支撑了临床救治,将论文写在了战疫一线。”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表示,广东采取大联合、大团队的作战方式,将优势的科技力量组织起来,把科技成果迅速应用到临床救治的实际需要中。他透露,广东研发的mRNA疫苗已进入动物攻毒保护试验。

  1 科研

  提供对付病毒的先进武器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从战疫一开始,科研攻关就被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加以推进,成为“广东战法”的重要一招。

  1月21日,广东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省委主要领导挂帅,下设“一办九组”,其中专门设立了科研攻关组,负责组织协调全省的优势科研力量,切实抓好各项科技攻关措施的落实,为战疫提供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钟南山,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主任徐涛;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刘磊、省中医院副院长李俊……多位院士和医疗专家陆续加入科研攻关战,提出科学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极强的意见建议。

  疫情防控的科研攻关战打响后,广东屡有斩获——

  在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方面,广东省疾控中心1月27日首次从确诊患者的肺泡灌洗液中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株;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于2月1日成功构建新型冠状病毒N蛋白表达菌株后,主动向国内国际无偿提供开放使用,节约了研发时间和经费;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利用冷冻电镜首次观察到灭活新冠病毒的真实形貌,为新冠病毒的识别、鉴定和临床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超微影像基础;深圳宣布从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出核酸阳性;广州医科大学从患者粪便、尿液中分离出病毒,进一步警示了传播风险。

  在检测诊断产品研发方面,国家已审批通过的19项检测试剂中,广东占了6项,还有5家单位研发的7个检测试剂产品被纳入应急审批通道。中大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广东首家、全国前二发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的企业;钟南山团队研发出IgM-IgG联合抗体的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仅采一滴血就有望在15分钟内肉眼观察获得结果。

  面对陌生的疾病,治疗手段捉襟见肘。广东科学家从临床安全的“老药”入手,很快找到了有70年历史的抗疟疾药磷酸氯喹,并推动其被纳入国家卫健委第六版、第七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目前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使用,惠及近300名患者。血必净注射液、氢氧混合吸入气等均被纳入国家诊疗方案。

  此外,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研制的“肺炎1号方”获批用于全省30家定点救治医院临床使用,总有效率达到94.21%;向湖北省人民医院等10家湖北医院捐赠2万余包,被国家中医药局公开“点赞”。

  针对疫苗这个关键但周期长的项目,广东并行开展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mRNA疫苗三个方面的研发,取得阶段性进展,目前mRNA疫苗已进入动物攻毒保护试验。

  2 应用

  用科研成果武装一线人员

  近日,钟南山院士团队发布消息,成功研发咽拭子采样智能化机器人,已开展首期20例受试者的临床试验,采集样本80份,有望减少医务人员感染,保证标本质量。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斗争有两条战线,一条是疫情防控第一线,另一条就是科研和物资生产,两条战线要相互配合、并肩作战。

  广东研发生产新型冠状病毒防治技术、产品的相关高新技术企业和机构超过100家,包括科研院所、高校实验室等。广大科研人员争分夺秒,努力用科研成果武装一线医务人员,救治患者。

  2月13日,省科技厅发布《关于强化科技攻关实施科技惠企行动支撑疫情防控的若干措施》,省市财政科技资金将投入不少于5亿元,联合开展疫情防控科研攻关。

  广州地理研究所以返粤人群时空大数据分析与风险预测为方向,搭建了疫情防控可视化辅助决策系统,实现疫情发展态势分析、翻阅人群时空分布预测、疫情输入与扩散风险评估等功能,为疫情防控提供可视化决策支持平台。

  3D打印护目镜、智能数字听诊器……一批批高精尖防护产品从广东的实验室中被创造出来,投入全国各地的战疫一线。

  “广东高科技企业、新型研发机构蕴藏着非常好的研发基础。当我们发出项目征集的通知以后,几天之内就收集了2000多项围绕着药物研发、疫苗研发、快检试剂的开发、消杀设备、机器人、人工智能等装置和技术在医院临床等方面的应用。”王瑞军说。

  在医院以外,企业通过人工智能、机器人、非接触体温测量、人脸识别等技术,在多个方面助力疫情防控,大大降低了一线工作人员的负担。

  中山市公安局用无人机助力防疫宣传,利用二维码录入系统进行大数据研判;广州海珠警方为警用机器人“平平警官”增加红外热成像体温监测和口罩识别功能,加上原有的语音视频播报和移动视频拍摄等功能,在24小时不间断工作的同时,还能向过往旅客宣传疫情防范须知;深圳宝安的5G巡逻机器人在人流密集区域开展测温工作,效率比人工提高4倍以上。

  3 科普

  为恢复社会秩序提供有力支撑

  既要打赢疫情防控大战,又要有序复工复产,这是一道两难的考题。

  作为第一经济大省、外贸大省、制造大省,广东的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机器轰鸣渐起,列车满载而行。在这个过程中,科技产品、科普宣传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面对复工复产,口罩紧缺如何破题?

  广州市番禺区兴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投入千万元改造设备,研发出全自动化超高速口罩生产线,一分钟可产1000片口罩,日产能最高达200万片以上。

  广州洁特公司开发出两款具有长效抑菌功能且可连续佩戴及重复使用长达7天的N95口罩,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利用重离子微孔膜技术开发可以高温水洗、重复使用的口罩。

  随着疫情形势好转,“广东口罩”有能力向全球提供支援。

  为支持这些“科技战疫”的企业,广东还出台了科技暖企“17条”,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超6亿元,为科技型企业、重大人才对接金融机构,落实新增贷款超过200亿元;以投入科技创新券支持企业研发、鼓励孵化载体减免租金、加强企业科技金融支持服务、加强政企协同等一系列“科技暖企行动”,助力高新企业复工复产。

  春耕正当时,省科技厅号召农村科技特派员通过互联网指导农村疫情防控和春耕复产,目前已开展技术指导3000多次,惠及种养农户220多户。75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走到廉江的田间地头指导水稻精量穴直播工作,饿了就在田埂上吃个盒饭。

  社会生产正在复苏,人员流动与聚集正在发生,如何引导大众用科学、安全的方式参与复工、恢复正常生活?科普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为筑牢科普抗疫防线,省科技厅和省科协联动,开展系列应急科普工作,邀请公共卫生、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以及媒介传播等领域专家,联合擅长动画、动漫、漫画、挂画设计制作的专业团队,建设疫情防控应急科普的“中央厨房”,开发了六大系列、共38组广东省应急科普作品,被全国各大媒体平台使用,浏览量超过1.8亿人次。

  作为省科普龙头单位,广东科学中心发挥资源整合优势,迅速发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馆联盟、广东省科技馆研究会等30多家单位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竞答活动,开设“科普抗疫”专题,推出各类线上讲座、课程、视频内容,引导公众用科学的方法和健康的心态积极面对疫情,打好疫情科普保卫战。

  案例1

  单人隔离病床应用到全国各地

  在位于广州科学城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产学研基地,研发人员正在加班加点,而一线工作人员则在忙着打包一批批隔离病床和诊台,将它们送往各地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医疗机构。

  “隔离诊台有特殊的空气流动机制,通过无形的气帘屏幕把感染病人和医生有效隔开,防止患者唾沫、呼出气体等被医护人员吸入,避免感染。”钟南山院士团队核心成员、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教授周荣介绍,“该诊台也是一台高效的净化器,可连续对诊室环境进行净化、消杀处理,有效减少交叉感染。”

  周荣长期在医院临床一线从事病毒学基础与应用研究工作,创造性提出了“单人隔离、即时消杀”的理念。围绕此理念,该团队开展了多次调研,并于2016年成立广州安捷生物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科研转化。

  除了隔离诊台外,该系列还包括负压单人隔离病床、半开放式隔离病床、隔离输液椅等,目前已申请及授权53项专利。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省政府直接支持下,省药监局于1月19日迅速组织专家对隔离病床产品进行论证、现场评审,通过绿色通道于1月22日应急审批生产注册证,应用于疫情防控工作中。

  目前,该系列产品已在省内多所定点医院投入实战,江苏、海南、云南、新疆等地多家医院也有使用,产品库存已全部清空,正在加紧生产。“预计到月底可以再供应1300套以上。”周荣说。

  案例2

  新冠肺炎AI辅助诊断系统走向世界

  在疫情防控时期,怎样让一线医务人员尽早、尽快、尽可能准确地诊断新冠肺炎,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与核酸检测相比,通过胸部CT和X光片可以较快地对新冠肺炎进行初步诊断,但传统人工阅片也存在速度慢、容易漏诊等局限。

  “人工智能技术的加入,有望提升阅片医生的工作效率与诊断准确性。”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林天歆介绍,团队基于50万份临床影像学大数据开发了新冠肺炎AI辅助诊断系统,能在20秒内完成新冠肺炎的诊断,在降低医务人员工作量的同时,诊断准确率高于90%。

  目前该系统已经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生物信息中心云平台线上部署,并已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等测试使用。接下来将尽快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应用。

  随着全球疫情蔓延,登上云平台的AI系统可以为境外机构提供服务,为阻止疫情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蔓延作出中国贡献。(记者 钟哲 吴少敏 张冠军)

推荐文章